智慧大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窍门

小学生常识必考大全(小学一到五年级数学知识重点汇总(详细))

时间:2024-05-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生活窍门

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小学生应知道哪些基本知识

安装常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5、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8)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二、水上交通安全常识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1、不乘坐超冒险航行的船舶。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5、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6、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应尽量避免乘船。
7、不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8、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9、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10、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11、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顺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三、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行人和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注意:
1、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超过铁路。
2、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和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3、凡遇到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道口信号显示红色灯光,或道口看守人员示意火车即将通过时,车辆、行人严禁抢行,必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钢轨5米(栏门或报警器等应设在这里)以外,不得影响道口栏杆(栏门)的关闭,不得撞、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
4、设有信号机的铁路道口,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稳定亮时,表示火车接近道口,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5、红灯熄白灯亮时,表示道口开通,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6、遇有道口信号红灯和白灯同时熄灭时,需停车和止步了望,确认安全后,方准通过。
7、车辆、行人通过设有道口信号机的无人看守道口以及人行过道时,必须停车或止步了望,确认两端均无列车开来时,方准通行。

健康常识

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不捡掉地下的东西吃,学习完或是游戏完都要洗手,脏手不能拿吃的,不能揉眼睛,内衣内裤要勤换,不喝生水,不吃没洗的水果,不随地大小便,天天要做眼保健操。指甲要经常剪,经常洗澡,保持头发整洁,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礼仪常识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三、就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若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5、吃饭后,要帮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四、穿着礼仪
1、仪表整洁大方,着装朴素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2、女同学提倡理短发,不烫发;男同学理发理学生头,不留长发,不理分头。
3、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进学校。
4.按学校规定穿校服。
五、尊师礼仪
1、见到师长,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上下楼梯时遇见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离开时应向老师说“再见”。
4、发现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
5、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六、同学交往礼仪
1、同学交往要学会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2、同学间相见要互相问候、招呼或点头。
3、与同学说话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向同学请教问题,问前要用谦语,问后要道谢。
5、不给同学取绰号,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和身有残疾的同学。
七、升旗礼仪
1、升旗时,要身穿校服,仪态庄重,脱帽肃立,行队礼。
2、唱国歌时要严肃、准确,声音要洪亮。
3、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八、活动礼仪
1、参加集体活动要准时,遵守秩序,不随意走动,不随便说话。
2、在大会上发言时,要先向师长、同学或听众致礼,发言结束时要道谢。
3、观看演出要提前入场,观看时聚精会神,要适时、适度鼓掌,不起哄,不喝倒彩。主持人宣布演出或比赛结束后,有秩序地退场。
4、活动中不吃零食,不在场内留下杂物。野外活动要集体收拾处理垃圾,保护好环境卫生。
九、接待礼仪
1、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来访,要热情接待,主动招呼,接提亲人或朋友手中的物品等。
2、对来客要主动让座、端茶送水,接递物品要用双手。
3、客人走时要起身道别,要送到门口

常识小学生

1.小学生安全知识
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一是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二是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气,不要气等火,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不要让儿童使用灶具或随意玩弄开关。

三是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跑气。 四是液化气罐应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开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但不能用电扇吹),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灭火基本知识 (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4)抑制法。 报警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组织人员扑救。

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

严禁动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同时要加强不准中小学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教育管理,遇有自发扑救森林火灾的情况,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加以劝阻,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报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说明失火单位或住户所在的区(县)、街道或乡、村。有重名时,要区别开来,以免找错。

地名或单位名称有相似或易混的字,要加以强调,说得清楚明白。 (2)要报清、报全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用简称。

(3)要说明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这样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

(4)要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的号码,因报警人所用电话往往离火场较近,消防队在出动力量到达之前,可以用此电话向报警询问火势发展情况,便于指挥调动。 (5)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离火场最近的路口迎候消防车或指引通道,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以便迅速灭火。

楼房火场逃生 一是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要回忆楼梯和楼门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二是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

如下楼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楼梯冲出去。如楼梯坏了冲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水漏管、或用绳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绳索)系在牢固的门窗、重物上从窗口滑下。

如果在二三层又无上述办法被迫跳楼的,也要向地位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朝下滑,以缩小下落高度并保证双脚落地。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造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东西、打手电以求救。

在失火的楼房内不可用电梯。 如家用电器或燃气灶起火,应迅速关掉电源或炉灶开关,千万不能往电器、电线或燃气灶上泼水。

(2)人身着火自救。 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否则会越烧越旺。

可设法脱去衣帽,来不及可撕开扔掉。如再来不及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或跳到池塘、水池、小河中。

倘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人身上的火包起来,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药剂会引起伤口感染。 第三部分 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一、组织学生参加和劳动社会实践,事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

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高温、繁重体力劳动等特种作业。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他抢救措施。 远离高压带电体。

(二)、防止落物伤害 1、进入建筑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道路行走,必须戴安全帽。 2、起重装卸、吊运物品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

二、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 1、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校外活动,一定要事先经学校负责人研究,做出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并有学校负责人或教师带队。要事先派人勘查活动场地、环境。

要建立大型集体外出活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制度。 2、活动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得超员运载,不得乘坐没有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的车、船。

3、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的场所、建筑物和各项设施必须坚固安全,出入道口畅通,场内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 4、到浏览区和游乐场所活动,一定要注意其合理容量。

不。
2.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
小学生安全常识歌

遇匪徒110, 匪警电话要记清, 机智灵巧去周旋, 歹徒被擒快人心;

私下河,不安全,要防头晕与痉挛, 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年少赴黄泉;

接热水,要小心,壶倒瓶翻烫坏身, 误时花钱且哀痛,医好皮肤不匀称;

河水涨,莫强过,逞强逞能必招祸, 绕道行走才安全,雨过天晴家家乐;

过院落,别逗犬,呼叫大人把狗赶, 切莫自耍小聪明,被狗咬伤有危险;

大热天,走远程,切记莫把生水喝, 肚子痛来头发昏,途中哪里找医生;

青少年,莫玩火,星星之火可燎原, 烧了房子烧了山,一不小心要坐监;

冬天冷,要取暖,火区电器要检点, 乱七八糟遍地摆,出了火灾后悔晚;

药醋瓶,要收好,千万不能乱了套, 老人小孩分不清,误食会把命丧掉;

打乒乓,学投篮,体育运动大发展, 单双杠, 爬吊杆,都要按照规则办;

不打架,不骂人,文明礼貌树新人, 德志体美全发展,人人争当接班人;

坏故事,莫要听, 影响学习误青春,黄色书碟更莫看,不会分析会受骗;

安全事说不完, 时刻小心理当然,偶出事故总难免,自觉自愿入保险;

莫登高,莫爬树,当心高处稳不住, 失手失足滚下去,谁也不知伤何处.

住上铺,莫马虎,安全时刻要记住, 如果上下不小心,老师父母都操心;

注射器,有针尖,玩它容易伤害眼, 药品更不随便拿,人人做个好娃娃;

玩滑梯,荡秋千,安全意识记心间, 谨防失手绳又断,摔伤身体不方便;

用电炉,烧煤气,结束一定要关闭, 房间一定要通风,血的教训要牢记;

变压器,不能攀,高压电源很危险, 一旦接触人身体,命归黄泉上西天;

倡保险,促平安,安全知识记心间, 园丁精心勤浇灌,安全硕果分外甜;

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 教师学生齐参与,校内校外享平安
3.小学二年级小常识
[小常识]小常识正文:小常识北京市 清华大学附小 二年级 张宇哲今天我做了个小试验,小常识.就是:水加食用油和洗涤灵三者会不会溶和?试验开始了,我先拿杯子盛了一些水,又往水里倒了一些食用油,使我惊奇的是,食用油竟然浮在了水的上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油的比重比水轻,小学二年级作文《小常识》.下一步,我又加了一点洗涤灵,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三者溶和了!变成了很浑浊的水.生活中的洗油盘子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仔细观察的人能够知道不仔细观察的人就不知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仔细观察的人.。
4.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论语部分解释是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人教版的,而且
论语八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知识,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4、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6、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小学一到五年级数学知识重点汇总(详细)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 三 单 元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12条棱的总长度叫做他们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长方体(a+b+h)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字母可以表示为=12aC正方体。 5、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 =(ab+ah+bh)2S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2=6aS正方体。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元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3cm、3dm、3m。3311000dmcm,33 11000mdm。 7、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3cm。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3 cm。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3dm。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3 cm。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3 m。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架在墙角,它的体积是13 cm。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abhV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3 =aV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公式:支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是L和ml。 4 311Ldm,311mlcm,11000Lml 10、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出长、宽、高。 11、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求他们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水面上升或者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第 四 单 元 一、分数的意义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出号相当于分数线。 =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分子 分子分母分母 。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 在解决问题中,要先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一般来说,问题中“是”或“占”的后面是单位“1”,前面的比较量,如果没出现这两个字,要根据题意判断, 再根据公式“1= 1 比较量 比较量单位“”单位“” ”计算。 6、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用分数表示)时,等于低级单位的数值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由整数部分(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 5 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用式子表示成:+=分母整数分子带分数分母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约分或通分,或者把分母化成指定的分母或分子的分数。 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列举法分别列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寻找公有的因数。也可以用短除法计算。 4、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一步步来约分,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去除,直接约分。 5、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一般情况下,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列举法、图示法、大数翻倍法、短除法。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的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时,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作分子。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6 ①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分子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整数部分写0. ②不是以上这些特征的分数时,要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 3、判断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坟墓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4、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如果只有两个分数要比较大小:①分母相同的,分子大的分数就大;②分子相同的,分母越大的分数反而越小;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 几个数比较大小,包含分数和小数时,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大小,最后需要比较的是原数的大小。(需要特别注意是从大到小排列时要用大于号连接;而小到大排列,用小于号连接) 第 五 单 元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分母不变,只是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时要注意:当计算的结果是假分数时,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当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当几个分数相减,分子等于0时,这个分数就是0. 3、任意一个自然数(1除外)作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等于最简真分数的个数除以2. 4、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因为分母不同,就意味着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进行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即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仍然适用。 第六 单元 1、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